Published
- 6 min read
BRC2.0:一个"伪智能合约"的荒诞剧本

BRC2.0:一个”伪智能合约”的荒诞剧本
你认真读完技术文档 https://github.com/bestinslot-xyz/brc20-proposals,你会发现这不是升级,这是对区块链基本原则的一次嘲弄。BRC2.0 的本质,不是智能合约,不是模块化,它甚至不能称为一个去中心化系统。它是一个完全依赖链下黑箱执行器的伪协议,把”智能合约”包装成了一个庞大的幻觉。
假装是智能合约,实际上是留言板+中心化服务
BRC2.0 的工作方式本质如下:
-
用户在比特币链上发布一段 JSON 格式的”指令”铭文(inscription),例如”我想把 100 USDT 换成 ORDI”;
-
某个链下服务器(执行器)看到这个铭文后,把它解析出来,在自己的本地 EVM 环境(revm)里跑一遍;
-
执行器再生成一条”结果铭文”,比如”你成功换到了 98 ORDI”,再写回比特币链上;
-
用户或者前端再去读取这条结果,接受这个版本的”现实”。
区块链的四大支柱,BRC2.0 没沾一个边
❌ 共识?没有。
没有任何节点参与验证执行结果,结果只由一个链下程序说了算。你只能选择信,或者不信。
❌ 状态?没有。
比特币链不记录合约状态。所有合约变量、余额、映射关系都存在执行器的数据库里,谁掌控它,谁控制了”链”。
❌ 验证性?没有。
任何人都无法验证执行结果是否正确,无法重放、无法复验。只有那个跑合约的执行器说:“我就是这么跑的。”
❌ 去中心化?没有。
执行器是谁你不知道,回执是谁写的你也不知道,整个网络根本没有”共识过程”,更谈不上多节点容错。
换句话说,这根本不是智能合约,这只是一个基于铭文的 RPC 调用系统,而执行逻辑完全中心化,状态完全链下托管,验证完全靠相信(至于你信不信…)。
最讽刺的是:既然是链下执行,为什么还要用 EVM?
这是最荒唐的地方:
既然合约执行本来就在链下,根本没有共识约束、资源限制,那你为啥还用 EVM?
EVM 是为了链上执行而生的,为了保证 Gas 限制、资源隔离而设计得极度受限;
你放在链下执行,就不该再用这种原始、狭窄、落后的执行环境。
你可以用更强大的虚拟机、更高级的语言,甚至用 AI 来处理用户的”合约意图”。
举个极端但合理的例子:
我甚至可以发起一个”托梦智能合约”,用户铭文写下:“GPT,我昨晚梦见中本聪跟我说ETH要涨。“
然后 ChatGPT 回复一句:“梦兆已解,此梦主财,宜加仓以太坊。“
再把这两句话写进铭文,不就是一次”AI+链上智能交互”?
逻辑上和 BRC2.0 一模一样,可信度甚至还高一点。
这是不是也是一种”智能合约”?
比 BRC2.0 的”revm swapExactTokensForTokens”更智能。
这不是调侃,这是点出:如果你根本不要求执行逻辑被验证,那任何链下计算+上链回执都比你 EVM 灵活得多,何必还扮演以太坊?
最后再吐槽一下这个令人难以启齿的名字BRC2.0
我们都知道,BRC 是抄以太坊 ERC 命名来的,和以太坊的 Ethereum Request for Comment 对应。我们先不说比特币的改进提案叫BIP(以太坊也沿用过去了叫EIP),压根也没有Bitcoin Request for Comment这种东西。
好好退一步,就算你想做升级版本,那不也应该是BRC20 2.0吗。以太坊ERC都快8000个提案了,也没升级成ERC2.0,还是太落后了。
注意:技术上的否定不代表没有投机的机会,你知道你在参与炒作就可以。